全网寻找那个跪地救人的女孩,谁曾想她躲在办公室里,偷偷抹泪

2025-07-12 13:15:54 143

2023年春天,西安街头悬挂的数十条感谢横幅揭开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温暖故事。

时间倒回2017年4月18日清晨,24岁的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吴一帆,正经历着人生最艰难的职业转型期。

这个出身陕西洛川农村的姑娘,刚因家庭经济压力被迫放弃医生梦想,转行成为科技公司普通职员。

那天早高峰,她在上班途中目睹了改变命运的瞬间——一位七旬老人突发心脏骤停倒在车流中,面部已呈现缺氧性青紫。生死十分钟专业本能战胜了顾虑。

吴一帆扔下背包冲进人群,迅速完成"一看二听三感觉"的院前评估。当发现老人无自主呼吸时,她立即展开标准CPR急救。现场目击者手机视频显示,这个体重不足45公斤的姑娘,持续进行了8分钟高质量胸外按压(深度达5-6cm),期间三次清理老人口腔分泌物,两次人工呼吸。

某三甲医院急诊科主任后来评价:"她的操作完全符合《201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》标准。"

这场救援犹如社会实验:围观者中有人提醒"小心被讹",也有人默默拍下视频留存证据。更戏剧性的是,当老人被送医后,关于"该不该扶"的争论在本地论坛爆发。

有网友贴出2006年南京彭宇案判决书截图,也有医疗大V科普"心脏骤停黄金4分钟"原理。某媒体发起的投票显示,76%参与者选择"会报警但不敢动手施救"。

类似事件总在上演:2019年北京西单商场,护士陈敏为猝死患者实施AED除颤获救;2021年深圳地铁站,退休医生张建国因施救无效反遭家属质疑。

这些案例共同构成中国版"好人法"立法的现实注脚——《民法总则》第184条正是在吴一帆救人同年10月正式实施,明确"善意救助者责任豁免"原则。

三天后,当老人因多器官衰竭离世的消息传来,吴一帆陷入深深自责。而家属通过网友提供的视频线索全城寻人,最终带着医院出具的"死亡与施救无因果关系"证明找到她。

在茶楼见面时,老人儿子掏出揉皱的处方单:"父亲那天忘了带速效救心丸,您已经为他争取到最后的生机。"

这个事件催生了西安"急救地摊"公益行动,迄今培训市民超2万人次。吴一帆现在已成为某医疗基金会急救培训师,她设计的"取证式救助"流程(先录像再施救)被写入多地见义勇为指南。

但每当被问及当年选择,她总是说:"比起法律条款,我更相信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。"

当我们为吴一帆的故事感动时,是否想过:下一个倒在你面前的生命,会等到他的"吴一帆"吗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:如果你有急救证书,敢不敢用在陌生人身上?

新闻动态

热点资讯
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