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玩品牌Heyone 黑玩:我们从不复制泡泡玛特,在海外谁都有机会

2025-08-10 10:13:06 91

“LABUBU把盲盒塞进全世界年轻人的口袋之后,咱们是不是只能跟在后头捡糖纸?”胖鲸的朋友圈里这句话像一记闷棍敲得我心里咯噔一下。

谁要是还在国内卷到秃头,那可真得出去看看,泰国的夜市摊都挂着中国潮玩,摊主的T恤印着“欢迎拆我的娃”。

嘿,这热闹可不是泡泡玛特一人的独角戏,黑玩那帮家伙早在2023年就抱着箱子挤进了曼谷TTE展会的大门,当天夜里盲盒被抢得只剩空盒,摊主数钱数得手抽筋,嘴里念叨“人狂自有天收,娃火自有客留”。

可别以为他们靠跟风就混了个脸熟。

Lim端着一杯冰美式,冲我晃了晃手指,“咱们从没把谁当靶子,泡泡玛特像老大哥在前面抡大锤把墙砸开,我们顺着缝溜进去,省得自己开山。”这话听着带劲,却也透着真章:人家老大哥砸墙的时候顺便教了当地人什么是盲盒,黑玩只需把墙根下的土拍松,再埋颗种子,就能长出自己的藤蔓。

泰国那帮95后、00后对潮玩熟得跟自己家门口的7-11一个道理,黑玩一落地就扎进他们最爱的橘色夕阳,把哦崽涂成“日落橘子海”,再配一只大象发条熊,当地人一看就乐了,“这不普吉岛的味道嘛!”货一到,咔咔售罄,摊主眉开眼笑地拍胸口:“橘色招财,大象镇宅,咱这娃保平安!”

可问题来了,橘色好画,故事难讲,是先卖脸还是先卖魂?

他们内部开了三次会吵到凌晨三点,最后拍板:IP长得好看的先刷脸,长得有故事的再补刀。

哦崽就靠一张萌翻天的厌世脸先收割颜值党,接着用漫画短片慢慢补完它“社恐又渴望拥抱”的设定,粉丝一边尖叫“心疼崽崽”,一边心甘情愿掏钱;MIIMI的国风系列在曼谷小酒馆里首发,先让当地画师用金箔泼墨做了视觉锤,大家一看“哇塞中国仙女”,等好奇心攒够再放幕后花絮,讲述敦煌壁画和京剧水袖的渊源,粉丝直呼“这波文化输出来得丝滑”,顺手把整套端走。

Lim说得好,“咱们不做硬塞的教科书,只做香得流油的糖葫芦,咬一口才知道里面有山楂有文化。”

供应链那帮理工男也没闲着,他们把45天小单快返玩出了花。

国内工厂一听“海外限量500只”,眉毛一挑“这么点量够塞牙缝?”黑玩把订单切成三段、十五天一次节奏补货,像打地鼠一样精准,既压库存又踩热点,工厂老师傅叼着牙签竖大拇指:“小单快跑,蚊子再小也是肉!”就这样,货柜漂洋过海赶在泰国潮玩展前一天抵港,Lim在WhatsApp群里甩一句“兄弟姐妹,娃已到仓”,经销商们瞬间刷屏“收到收到”,那一刻他靠在酒店窗边哼起了小曲:“货是子弹,渠道就是膛线,瞄得准才打得出火花。”

别以为海外就是遍地黄金,坑坑洼洼多着呢,关税、物流、KOL挑人都能把人逼成秃头。

黑玩头一回在曼谷办快闪,提前一个月订场地,结果台风把广告牌掀了个底朝天,团队连夜踩着雨水泡发的纸箱改布景,第二天太阳一出来,橘色海布景反而更梦幻,粉丝排队绕了三条街。

Lim苦笑:“老天爷给的彩蛋你得接得住,不然哭给谁看?”选KOL更是一门玄学,泰国垂直潮玩达人凤毛麟角,他们干脆找美食博主、旅游博主“跨界种草”,结果旅游博主把哦崽塞进海滩行李箱拍Vlog,点赞飙到50万,评论区一片“求链接”。

团队里小姑娘激动得直蹦:“破圈的感觉比中彩票还爽!”

我问Lim最怕什么,他吐出一口椰香咖啡沫:“最怕咱们自己先飘了。市场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游,现在东南亚潮玩热度往下掉了点,可那又怎样?真粉丝还在,就看谁把故事讲得长。”他又补了一句,“江湖老话,潮起潮落,浪里白条才是真汉子。”他们把目光投向更远的欧美,把MIMI放进伦敦的独立艺术展,让哦崽在纽约布鲁克林的涂鸦墙下蹲着,一边晒太阳一边等快门声。

物流再远,他们也咬牙发空运,只为保证首发那500只在Instagram限时动态里刷出存在感。

Lim耸耸肩:“慢就慢呗,谁让那帮洋娃娃喜欢听完故事才掏钱,咱们就当练耐心。”

写到这儿,我自己也忍不住下单了一只“日落橘子海”哦崽,快递小哥把盒子递过来时,盒子轻飘飘却像装了半个夏天的海风。

拆盒那一刻,小崽抱着椰子对我翻白眼,我噗嗤一声笑出来——原来黑玩把一整片普吉岛的黄昏折进了塑料壳里,再用盲盒的形式递到我掌心。

谁说潮玩出海是跟风?

这分明是把中国娃的脸埋进世界沙滩,再让它睁眼就看到不同颜色的日落。

下一段旅程,盒子里的娃或许会在柏林墙边打个卡,又跑去墨尔本冲浪,谁知道呢?

反正Lim那伙人已经把帆升起来,风往哪儿吹,娃就往哪儿漂,咱们只等着下一个惊喜砸到头。

产品展示

热点资讯
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