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阳经济半年报:1049亿背后的三级梯度,如何从增速分化到均衡发展?

2025-08-20 19:45:12 188

2025年一季度,衡阳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经济成绩单:全市GDP达到1049.22亿元,同比增长5.7%,增速高于全国0.3个百分点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,衡阳正以“制造立市、文旅兴城”战略为抓手,在区域经济版图中勾勒出独特的发展轨迹。

从区域格局看,衡阳呈现出清晰的三级梯度。蒸湘区和石鼓区作为增长极区,分别以78.91亿和71.14亿的GDP总量领跑,增速达6.6%和6.5%。这两个区域依托工业与服务业的双轮驱动,尤其是蒸湘区10.7%的工业增速(全市第一),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。

珠晖区和雁峰区则面临转型压力。珠晖区GDP增长4.7%,雁峰区仅3.3%,制造业集群发展未达预期,输变电产业未能进入国家培育池。而南岳区作为特色功能区,旅游业占比高达91.3%,虽然“银发经济”政策带来4.1%的增长,但工业配套滞后导致经济总量仅为珠晖区的1/46。

城镇开发边界的约束也在重塑空间效率。例如南岳区仅10.07平方公里的开发边界,限制了工业扩张,倒逼其聚焦文旅融合与康养产业。

石鼓区服务业占比92.5%,虽实现6.9%的增长,但单一化指数超高,抗风险能力较弱。反观蒸湘区,工业与服务业均衡发展,工业增速全市领先,结构韧性更强。

南岳区的旅游业虽受政策加持,但工业塌陷问题突出。配套产业转型滞后导致工业增速6.1%,与旅游智算中心建设滞后形成恶性循环。这种产业断层在雁峰区同样明显,制造业未能形成规模效应,制约了整体发展。

工业强基工程:依托蒸湘区的工业优势,打造“衡阳衡南制造走廊”,重点发展电力装备和输变电产业集群,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。

服务业抗风险计划:石鼓区通过建设“夜间经济集聚示范区”,丰富消费场景,降低对传统服务业的依赖。

文旅融合2.0:南岳区推进“金月湖景区+1944历史街区”项目,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创产业,提升旅游附加值。

县域协同机制:耒阳市(115.9亿)与常宁市共建农产品加工链,如常宁无渣生姜的深加工,带动4000余人增收,产品畅销北上广。

省级规划为衡阳各县区指明了方向:衡山县聚焦制造业集聚(28.23平方公里开发边界),祁东县承接新兴产业与绿色发展(55.32平方公里开发边界),衡东县探索生态旅游与工贸融合。

财政承压(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下降8.4%)和区域失衡仍是主要挑战。为此,衡阳提出建立“县域产业大脑”,动态监测产业空洞化,并设置“结构健康度指标”,对服务业占比超85%的区域实施多元考核。

衡阳的发展正从“单极拉动”向“雁阵协同”转变。蒸湘区作为头雁引领工业升级,石鼓区和南岳区作为两翼,分别在服务业创新和文旅融合上发力。这种“结构韧性”替代“增速崇拜”的发展理念,或将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突围的关键。

正如深夜便利店的热饭团,衡阳的经济发展既要暖胃更要暖心。通过启动“县区产业适配度评估”,将城镇开发边界转化为精准招商地图,衡阳有望在区域竞争中走出一条平衡发展的新范式。增速不是唯一指标,结构健康才是长久之计——这或许就是衡阳给其他城市的启示。

耀世娱乐介绍

热点资讯
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