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喝上没 那夏天的第一块肥膘你减掉没

2025-08-12 18:15:58 113

朋友圈又被刷屏了。

五十二块钱一杯的奶茶配上转账截图,文案清一色写着"秋天的第一杯奶茶"。小张划拉着手机屏幕,嘴里嘟嘟囔囔:"这不就是糖水兑香精吗,咋还喝出优越感了?"她捏了捏肚子上那个"夏日限定游泳圈",心里更郁闷了:"夏天的肥膘还没减下去,秋天的卡路里又续上了,图啥呢这是?"

奶茶店老板老王看着后台暴涨的订单,嘴都快咧到耳根子去了。他清楚地记得,自从三年前有个网红发了条"秋天第一杯奶茶"的动态,这个莫名其妙的热度就跟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。现在倒好,立春吃春饼,夏至吃面条,冬至吃饺子,连喝杯奶茶都得掐着点儿发朋友圈。奶茶行业数据监测显示,每年立秋前后,某知名奶茶品牌的销量能暴涨三倍多,其中八成以上都是年轻人买的单。

小李盯着手机里闺蜜发来的奶茶照片直撇嘴。闺蜜还特意@她:"你家那位给你发红包没?"小李嗤笑一声,噼里啪啦打字回复:"咋的,现在民政局改奶茶店柜台办公了?不喝奶茶就得判离婚?"发完就把手机往沙发上一扔。她翻了翻钱包,刚给孩子交完暑假补习班的费用,下周开学还得买新书包新鞋子,哪还有闲钱凑这个热闹。

超市里,张大妈拿着两盒打折牛奶直摇头。她跟旁边挑茶叶的老伙计念叨:"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儿,五十二块钱买杯糖水,够我买一个星期的菜了。"老伙计嘿嘿一笑:"人家喝的不是奶茶,是那个味儿。"张大妈不以为然:"啥味儿啊?西北风兑香精的味儿?"这话倒是提醒了老张,他摸了摸瘪瘪的钱包,想起上个月工资刚到手就还了房贷,这个秋天怕是真要喝西北风了。

小美在厨房忙活着煮奶茶,红茶包在牛奶里慢慢晕开颜色。她算过一笔账,自己煮一壶奶茶成本不到五块钱,味道还比店里买的醇厚。窗外秋风扫着落叶,她突然想起老家的稻田。小时候常听爷爷说,稻穗越成熟头越低,人越有本事越不会显摆。低头看了看朋友圈里那些明晃晃的转账截图,她嗤笑一声关掉了手机。

奶茶店的店员小刘忙得脚不沾地。他从早上九点开始就一直在摇奶茶,手腕都要摇断了。有位顾客非要他给奶茶杯上画个爱心,说不画就不够仪式感。小刘心里暗骂,手上还是老老实实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爱心,转头就跟同事吐槽:"这些人是不是魔怔了?喝个奶茶还要搞行为艺术?"

高教授在研究消费心理学时发现,现代人特别容易陷入"仪式感消费"的陷阱。一个普通的日子被商家包装成必须纪念的节日,一件平常的商品被赋予特殊意义,消费者就会心甘情愿地掏腰包。奶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,明明每天都能喝,非得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喝才能显出特别。奶茶店里那对腻歪的小情侣就是活生生的例子,男孩非得在奶茶杯上写下"爱你一生一世",女孩举着手机拍个不停,弄得后面的顾客直翻白眼。

菜市场的老赵看着空了一半的钱包直叹气。儿子刚发信息来要钱买奶茶,说是女朋友非要这个"秋天的仪式感"。老赵想起自己年轻时候,谈恋爱就是公园里散散步,最多买根冰棍分着吃,哪来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名堂。隔壁摊位的孙大娘劝他:"现在年轻人都这样,随他们去吧。"老赵摇摇头没说话,默默从兜里摸出五十块钱,让旁边卖水果的小伙子扫码转给了儿子。

奶茶店角落里,小王一个人捧着杯奶茶发呆。她不是因为跟风才买的,就是突然想喝点甜的。看着店里成双成对的情侣和叽叽喳喳的闺蜜团,她突然觉得手里的奶茶索然无味。手机震动了一下,是妈妈发来的消息:"天凉了记得添衣服,别学人家喝那些冰的。"小王鼻子一酸,默默把没喝完的奶茶扔进了垃圾桶。

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一档美食节目,主持人满脸陶醉地品尝着"季节限定款"奶茶。老李嗤之以鼻:"啥限定不限定的,不就是换个包装涨个价吗?"老伴儿跟着点头:"可不是嘛,咱们那时候秋天就盼着吃口新米,现在倒好,改成喝奶茶了。"老两口相视一笑,不约而同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。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下,茶香在唇齿间晕开,这个秋天好像也没那么难熬。

此文章主要是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没有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假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一定联系我们

新闻动态

热点资讯

推荐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