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卫视深夜放毒,盐糖大战一触即发!

2025-07-18 16:52:19 116

7月7日深夜,一条江苏卫视发布的苏超联赛赛后视频,在社交平台掀起不小的波澜。视频里,无锡水蜜桃造型的玩偶硬往扬州炒饭上堆成小山的白糖,还扯着嗓子喊“小扬吃完才礼貌”。 这一天恰好是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,本该是全民铭记历史的日子,却被一个带着调侃意味的地域梗推上风口浪尖——输球的南京球迷刚被无锡“水蜜桃加盐”P图调侃过,转头扬州又被“灌糖”,这场“糖盐互怼”彻底把竞技玩成了火药味十足的对立戏码。

苏超联赛是江苏省内城市间的足球交流赛事,原本定位是通过比赛拉近各城市距离,带动文旅和民间互动。 过去几年,类似“常州输球被玩成‘4:0大雨’气象梗”“徐州球迷自发组十三市火锅宴”等操作,确实让赛事多了些烟火气。 但这次无锡和扬州的矛盾,要从更早的网络互动说起:此前南京球迷曾用PS给无锡水蜜桃加上厚厚一层盐,配文“输球要补补,咸一点更下饭”,本是赛场失利后的玩笑,却逐渐演变成两地球迷间的固定“互怼梗”。

争议的焦点,藏在视频的细节里。 7月7日当天,视频里撒糖的动作被网友截图放大——白花花的糖堆在金黄的炒饭上,视觉冲击力极强;更扎眼的是那句“小扬吃完才礼貌”,把原本可能只是趣味互动的梗,硬拽进了“强迫”和“冒犯”的语境。 要知道,当天墨迹天气显示无锡、扬州两地体感温度都接近39℃,三伏天的燥热本就容易让人情绪敏感,这种“往伤口上撒辣椒面”的操作,自然引发大量讨论。 有网友翻出去年徐州球迷办“十三市火锅宴”的新闻:辣锅清汤摆成一圈,各城市代表围坐碰杯,输球的徐州主动给对手递冰粉,这种“辣锅清汤各取所需”的包容,和这次的“糖盐互怼”形成鲜明对比。

让矛盾升级的,是时间节点的特殊性。 有网友扒出1936年的历史档案:当年日军以“士兵失踪”为借口在丰台演习,最终挑起七七事变。 虽然88年过去,但民族伤痛的记忆从未淡化。 把这样沉重的历史纪念日,当成玩梗的“黄道吉日”,甚至用“糖罐子扣头”这种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制造话题,难免让人质疑:官媒带头这么玩,到底是在拉近城市距离,还是在消费公众的情感底线?

事件发酵后,评论区吵成两派。 支持“玩梗无罪”的网友认为,“足球本来就是有输赢的,互相调侃是球迷文化的一部分”;反对的声音则直指“底线问题”:“可以互黑,但不能踩着历史伤痕玩梗。 ”更值得注意的是,有历史爱好者翻出1936年7月7日前后的旧报纸——当时《申报》报道日军演习时,标题都是“华北局势紧张”“军民需警惕”,和如今某些账号用“玩梗”淡化历史严肃性的操作,形成了刺眼的对比。

这场风波里,最尴尬的要数“苏超联赛”的定位。 作为江苏省内推动城市交流的平台,联赛原本可以通过赛事报道、球迷互动等方式,自然展现各城市的饮食文化(比如无锡水蜜桃、扬州炒饭都是当地特色)。 但这次视频把饮食符号变成了攻击工具,反而让“十三太保”的团结标签蒙上阴影。 有扬州球迷留言:“我们平时和南京、无锡球迷约着吃早茶、喝啤酒,从来没红过脸,怎么到官媒这儿就成了‘非得互相整’? ”也有南京网友调侃:“上次我们P图加盐,你们说这是‘竞技梗’;这次你们灌糖,我们是不是该回敬‘扬州炒饭加酱油’? 但七七事变的日子,这玩笑开不起。 ”

随着讨论持续,更多细节被扒出:视频发布账号的认证主体是江苏卫视某栏目组,发布时间是深夜11点多,配文写着“苏超趣味时刻”。 这种“深夜放毒”式的发布时机,也被网友解读为“故意避开白天的高关注度,降低舆论风险”。 但评论区的热度根本没降下来——有人翻出2023年江苏卫视类似操作的旧账:某综艺里用“苏州评弹+东北二人转”强行拼接,结果被批“不伦不类”;2024年另一档节目中,把无锡小笼包和四川火锅放在一起“PK”,评论区当时就有人提醒“地域文化要尊重”。

现在再看这场风波,核心早已不是“无锡和扬州谁对谁错”,而是“地域文化表达的边界在哪里”。 从网友自发组织的“十三市火锅宴”到官媒操盘的“糖盐互怼”,同样是玩梗,效果天差地别。 前者用包容化解对立,后者用攻击放大矛盾;前者让城市标签更立体,后者让地域对立更尖锐。 有球迷说得实在:“我们看球图个乐,输赢都能聊两句;但牵扯到历史、民族感情的事,真的不能随便开玩笑。 ”
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

耀世娱乐介绍

热点资讯

推荐资讯